202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环境错综复杂。而当前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?2022年会面临什么样的变化?行业未来会往何处发展?
近日,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程子林,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,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蔡真,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分析师陈聪,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房地产行业主管分析师、董事赵可,空白研究院院长杨现领等专家来到贝壳,对当前及未来的房地产形势进行了深度的交流。
研讨主题聚焦于“2022年房地产市场展望”,旨在通过真实、专业解读,提供多元视角与答案。此次活动也是贝壳举办的“穿越周期”交流分享会的第二期,意在搭建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,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。
明年的宏观环境会更好吗?
房地产市场离不开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。
专家指出,明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多风险。主要风险点有出口下滑风险,中下游及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风险,房地产金融风险、地方债务风险,双控和双碳带来的能源风险,疫情对服务业冲击风险,各种政策叠加产生预期不稳风险。
为应对各类风险,宏观政策会更加积极。稳定预期是重中之重,产权保护和市场营商环境建设会持续加强。明年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,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增加八千亿,尚有一万亿专项债还未使用。明年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减税缓税力度会加大,基建投资力度也会加大。明年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度宽松,但会受美国联储缩表外溢影响,土耳其等国家货币已经提前崩盘,值得我们注意。
明年的房地产政策会怎么走?
专家认为,今年房地产调控已经发生政策叠加导致的谬误。政策层层分解,层层加码,各类政策叠加,导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,销售快速下行,土地市场冻结,信用债市场暴跌,部分房企爆发风险。
为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,明年房地产政策会保持相对温和。房企和居民合理信贷资金需求会得到保障,未来几个月按揭贷款的放款速度会有明显的提速,按揭贷款成本可能会下降,房企融资会部分放松。房地产审批的效率会提升,项目上市节奏会加快,预售资金监管效率会提高,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以稳为主。
房企的风险会进一步蔓延吗?
专家指出,我国房企的风险正在逐步化解,风险总体可控。一是按揭贷款投放正在逐步恢复,需求复苏,预计明年3月房地产市场将会企稳,房价也会企稳。二是房企信用正在逐步修复,随着企业土地拓展的下降、新开工的放缓、竣工的加速,房企正在不断变现资产应对信用债偿付。
我国政府正加大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处置力度,严防风险外溢。各地城投类公司和国有背景房企托底土地市场,流拍率下降。保交楼工作稳步推进,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。同时预期引导加强,确保市场平稳。我国风险处置并非完全依靠市场处置方式,地方一把手承担风险处置主体责任,处置效率高,风险不易外溢。
红线下,房地产转型路在何方?
专家认为,房地产转型升级的最大机会在产业链。未来房地产公司的竞争不是房企和房企的竞争,是房企和房企产业链的竞争。房企转型方向包括三个方面,一是以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、建筑设计、建筑能源开发管理等的全生态链管理;二是以商业、工业园区地产持续运营等为代表的顺延开发;三是以REITs等为代表的的资产管理。
房企未来可以向管理要红利。房企通过产品定位、拿地方式和供应链融资管理提升效率。产品定位要从区域、城市层面下沉到地块所在城市片区。在拿地上转变过去简单囤地方式,提高开发效率。供应链融资要真正做到资金更有效率地使用,而不是转移杠杆的手段。
交易下行,政府入场,社会还需要中介吗?
专家指出,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,中介的市场仍然十分广阔。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遇冷是暂时的,随着整个信贷周期的正常化和房地产政策的正常化,明年上半年二手房交易量会逐步进入常态化和正常化的区间,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布会比今年更均衡。中国正处在二手房交易量全国化发展的起点之上。一线城市进入成熟期,二线城市如成都、重庆、西安、郑州、合肥、武汉等城市进入二手房高速发展期,未来环城市圈的三四线城市可能是交易的重要转折点,进入到启动和发展的阶段。
未来房地产经纪的作用将更大更明显。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,存量市场特征越来越明显,买方市场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复杂和个性化,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。房地产经纪未来服务价值从交易服务向前后两端扩展,消费者不但要买到房,还要买到好房,售后有保障。
房地产经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房地产经纪平台要从提升交易环节中人(经纪人)、房(楼盘字典)、客(买卖双方)的效率向提升全要素效率方向发展。房地产经纪行业未来要更加重视对人的服务,包括经纪人的服务和买卖双方的服务。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,服务模式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,谁能把服务做好,谁才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