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岗,现在听来略带“过去时”味道的一个词。但在上世纪90年代,它却是“进行时”,甚至还形成了一股“潮”。调查显示,在上世纪90年代的“下岗潮”中,总共波及的城镇企业职工多达2278万人(统计数据截止至1999年)。 记性好的观众,应该记得不少国产片里,就出现过被“下岗”的情节。比如《万箭穿心》里的马学武,《钢的琴》里的陈桂林,《暴雪将至》里的余国伟等等。往近了说,前两年上映的《地久天长》中,咏梅所饰演的王丽云就是下岗浪潮所波及的一员。不只是电影作品,那时候的各种艺术形式里,都难以避免地要提及下岗这一主题。 1998年,刘欢写了一首鼓励下岗工人的歌,他唱到:“看成败,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1999年,黄宏在小品《打气儿》里也说道:“咱工人要替国家想,我不下岗谁下岗。” 但是,下岗对一个工人来说,真的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吗?现实并不是。当时的下岗潮所影响的人,大多是年纪不小,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普通工人。上有老,下有下,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。 今天小编认识了一位在深圳工作的东北师傅,一位曾经历过下岗潮的东北吉林人——史忠师傅。9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以毕业包分配工作的年代,由于专业对口,史师傅中专毕业后就进入了当地的工厂工作,负责机床等设备企业的维修工作。但好景不长,仅仅做了两年下岗潮来临,工厂破产了,至此东北迎来了10来年的“至暗”时刻。 低迷的市场环境让史师傅为生存着了急,后面和家里人琢磨着在镇上开了一个小超市,随着女儿渐渐长大,当前的收入也仅仅够一家人温饱而已。做了五年后,史师傅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工作。 随着“98房改”政策的实施,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,中国房地产的红利时期应运而生。商品房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用工需求,史师傅经人介绍进入了水电泥瓦工行业。 这一做就是近20年的时间,但由于长期奔波于工地,史师傅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的疾病,再也不能负担过重的工作压力,便只好放弃了做了近20年的水电泥瓦工的工作。由于家人在深圳工作,来深圳休养了一段时间后,2016年便在深圳找了一份物业的工作。 由于物业的工作相对之前做泥瓦工有太多的空闲时间,史师傅便决定找点事情做做打发时间。后面经朋友介绍在去年加入了鲁班到家,做起了卫浴、灯具的安装工作。 由于工作不忙,史师傅一般是抽空去接单。史师傅说自己要保证一天必须接一单,一天最多接3-4单,每周六休息则全部用来接单。但由于工作时在平台只是做兼职,也就只能接就近的订单,较远的订单只能放弃。 最近的几个月史师傅说自己的收入都稳定的在3000左右,加上在物业的收入一个月基本可以实现8000-9000元左右的收入,好的时候可以达到一万块钱。史师傅说这对于自己来说已经很满足了,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,每天接3单后,自己还能有一点业余时间可以去锻炼下身体,很满足当前的状态。 对于未来,史师傅说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,再干几年退休后打算回吉林省会城市去做安装维修工作。对于未来史师傅说会全身心投入安装维修行业,对安装维修专业充满期待。
鲁班到家史师傅的东北往事|下岗潮来临,身负重担的活着
2022-08-11 10:58
评论
目前还没评论~
{{ item.nickName }}
{{ item.content }}
{{ item.time }}
删除
查看更多
删除确认
删除后则该评论不会展示哦~
相关文章